织梦CMS -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!

宋立科科研自媒体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宋立生活 >

今日重大发现京东白条风控怎么套出来?四个方式可以使用!

时间:2021-10-28 21:22来源:未知 作者:编辑 点击:
1981 年 8 月 12 日,IBM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IBM 5150,宣告了 PC 时代的正式到来。而此时,在这

1981 年 8 月 12 日,IBM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——IBM 5150,宣告了 PC 时代的正式到来。而此时,在这场「盛大演出」中,还缺席了一个「黄金配角」。这款电脑没有硬盘,而是配备软盘驱动器,只能使用盒式录音磁带来下载和存储数据。

不过还好,硬盘这个「演员」,其实在路上了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,硬盘从诞生之初的两个冰箱大小的庞然大物,到 14 英寸,再到 8 英寸,而后终于在「更小的尺寸」与「更大的容量」之间找到了一个「甜蜜点」。

1980 年,希捷发布第一款 5MB 的 5.25 英寸硬盘,1 年后,新版本存储容量迭代到了 10MB。凭借着合适的尺寸和容量,该硬盘一度成为了当时台式个人电脑存储的标配。希捷因此也被美国福布斯杂志称赞为「凭第一款用于 PC 的 5.25 英寸硬盘引发了个人电脑革命。」

图|希捷发布的第一款硬盘(1980 年)

此后,硬盘行业大浪淘沙,从巅峰时候的 200 多家公司,到现在包括希捷在内,只剩核心的 3 家。克莱顿·克里斯坦森在《创新者的窘境》中感叹道「在商业史上,还没有哪个行业会像硬盘行业那样,经历如此广泛、 快速、残酷的技术变革和市场结构的转变,以及全球范围纵向整合方面的变化。」

这是一个很容易把「好」变成敌人的行业。在发展几十年后,曾经一枝独秀的机械硬盘,在固态硬盘出现之后,开始被质疑「廉颇老矣」。而作为最核心的玩家之一,执着于机械硬盘的希捷,甚至也一度被看衰。

这也是个被认为不怎么会产生「性感话题」的行业。与「芯片」这个镁光灯下万众瞩目的「明星」相比,存储明显话题感不足。而硬盘巨头们作为供应商,其实成了「隐形的天使」,荣光都给了台前的公司,比如「好像是做硬盘的」,可能是你对希捷这家公司最大的感知。

作为信息科技底层基础设施的存在,存储这个行业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?行业中的顶级玩家们,又将如何在新时代中找到载动自己的船?这个行业的话题依旧极具意义。

希捷,还好吗?

孙丹可能是最适合探讨这些话题的人,作为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,在她的带领下,希捷在中国硬盘市场份额上遥遥领先。近日,她接受了极客公园的采访,并分享了自己对于硬盘和存储行业的看法与思考。

图|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

对于希捷来说,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过努力,重新又「用锤子找钉子」的故事,而是在对于产业变革趋势的敏感把握之下,找到了自己更大的价值创造的空间。

孙丹很早就下注云计算,尽管当时希捷有 80% 的业务来自是 PC,而 to B 企业级大概只占到 20%,她却毅然决定投注 to B 市场。她当时的判断是「未来是属于云计算,这将带来巨大的数据量,而数据是放在云上,这一定需要数据存储」。

看到机会其实没有那么难,更难的是完成从认知到行动的跨越,这其中需要精准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创造点。数据爆炸带来的海量数据,给存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会。按照数据使用者的存取频率,数据可以分为热数据、温数据和冷数据。简单来说,热数据就是你手机里面每天都要处理的工作数据,而温数据和冷数据就是你的相片和视频,可能偶尔会看一下。

数据的「温度」不同,就带来了硬盘存储需求的分层。热数据需要实时访问和计算,比较适合使用高性能的固态硬盘;而温/冷数据适合以「高容价比和高性价比」两大特点为核心的机械硬盘进行存储处理,这正是希捷能够施展的舞台。

希捷成功地抓住了数据中心、智慧城市和安防市场需求的爆发,这带来了其在中国发展的良好态势。而在黑天鹅频出的 2021 年,希捷的股价在 5 月达到了历史性高点:104 美金,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。

有时候能够抓住机会,不是只做对了一件事情,而是做对了一系列事情的集合。

对此她总结了很多,其中一点令人印象深刻。当别的公司还比较「爱惜鞋子」的时候,希捷已经开始卷起裤脚,走到泥土中,这是公司在今天能够形成差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,在她看来「客户实际上看的是人,除了你的产品和技术之外,服务水平和团队职业化程度也都是客户看重的。」

她举例,当时她跑到互联网客户那边,和客户一起探索怎么把数据中心的管理成本降下来,而那个时候,是没有人这样做的。「很多年前,一般管理的颗粒度是到服务器终端,不涉及到硬盘。而希捷在与客户的合作中,通过在他们的系统中内置健康管理软件,随时监测设备中硬盘的健康状况,必要时发出预警,提示硬盘问题,帮助客户敏捷应对和降本增效。」

硬盘的产品形态好多年前已经被定义完成了,如何保持自己的壁垒?她总结了核心的两点:技术创新和制造。

硬盘其实只是表面看着变化不大,但内部却因为技术创新而快速进化,「希捷在保持碟片数量不变情况下,容量能够做得越来越大,这其实是源于技术改进使得每一张单碟的密度更高。」

她强调了硬盘的制造工艺难度,「新产品在量产的时候,初期成品率还是比较低的,一开始的成品率可能仅 50%,然后第二个季度可能到 70%,第三季度也许到 90%,整个过程中,它是一点点上来的,非常难做。」

(责任编辑:编辑)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: ajaxfeedback.htm
新闻自媒体联系QQ:327004128 邮箱:327004128@qq.com Copyright © 2015-2017 宋立科科研自媒体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二维码
意见反馈 二维码